泵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、品種繁多的通用機械,正確選擇泵的類型和型號是十分重要的。這直接關係到泵能否達到係統設計要求、泵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、泵的購置成本和壽命周期內總成本等。現實中,由於選型不合理,許多泵處於不正常狀態運行,造成能源浪費,維修成本增加,甚至根本不能正常使用。所以,泵的選型需要認真進行,反複比較不同方案的優劣,以保證泵的正常運行。以下是選泵的原則和步驟:
一、 海龍泵的選用原則
1. 滿足要求:所選海龍泵的性能應滿足工藝流程設計要求。
2. 選泵從簡:優先選擇結構簡單的泵。因為結構簡單的泵與結構複雜的泵相比,前者具有可靠性高、維修方便、壽命周期內總成本低等優點。例如:單級泵和多級泵、葉片式泵和往複式泵。
3. 優選離心泵:離心泵具有轉速高、體積小、重量輕、結構簡單、輸液無脈動、性能平穩、容易操作和維修方便等特點。因此除以下情況外,應盡可能選用離心泵:
3.1)有計量要求時,選用計量泵;
3.2)小流量高揚程時,選用旋渦泵、往複泵;
3.3)小流量高揚程,且要求流量(壓力)無脈動時,選用旋渦泵;
3.4)大流量低揚程時,選用軸流泵、混流泵;
3.5)介質含氣量75%,流量較小且粘度小於37.4mm2/s時,選用旋渦泵;
3.6)介質粘度較大(大於650~1000mm2/s)時,選用轉子泵、往複泵(齒輪泵、 螺杆泵);
3.7)對啟動頻繁或灌泵不便的場合,選用有自吸性能的泵,如自吸離心泵、自吸 旋渦泵、隔膜泵;
3.8)有特別需要時,選用其他泵,如:噴射泵、軟管泵等。
4. 特殊要求:安裝在爆炸區域或特殊場合的泵,應根據爆炸區域等級,采用防爆電動機或其他有效措施。
二、 海龍泵的選擇步驟
1. 確認水泵使用的環境條件
包括環境溫度、相對濕度、大氣壓力、空氣腐蝕性、危險區域等級、防塵防水要求。
2. 確認用戶的操作條件
指液體吸入側液麵壓力(絕對)、排出側液麵壓力、間歇或連續工作、位置固定或移動、安裝維修方便性。
3. 確認介質的性質
包括介質名稱、溫度、密度、粘度、飽和蒸汽壓力、固體顆粒直徑和含量、氣體的含量、腐蝕性、揮發性、燃爆性、毒性。
4. 選定泵過流部件的材質,根據泵送介質的物理化學性質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麵:
4.1)介質的腐蝕性,泵過流部件的耐腐蝕性能滿足使用要求即可,不可追求過高的耐腐蝕性能,否則,將大幅度增加泵的購置成本。
4.2) 介質是否含固體顆粒,因為固體顆粒的硬度和含量直接關係到泵過流部件的耐用性。
4.3) 介質的溫度(壓力)介質的溫度(壓力)越高,泵過流部件的材質強度應越高。一般的,溫度>250℃時,應選用鑄鋼件或鋼件。
4.4) 有衛生級或禁止汙染要求的介質 選擇相應的過流部件材質。另外,泵的結構應是便於清洗的。
5. 選定泵性能參數
5.1)計算法
a. 流量:它直接關係到整個裝置的生產能力和輸送能力。如工藝設計中能算出泵正常、最小、最大的三種流量。選擇泵時,以最大流量為依據,兼顧正常流量,在沒有最大流量,通常可取正常流量的1.1倍作為最大流量。
b. 揚程:一般要用放大5%-10%餘量後的揚程來選型。特別注意:離心泵流量、尤其是揚程的餘量不宜過大,否則,泵工作時可能發生汽蝕,造成流量、揚程達不到要求。一旦出現這種情況,一般地,可采取切割葉輪外徑或關小泵出口閥門的補救措施。
c. 功率:一般地,泵配帶功率形式及大小由生產廠選配,並在產品樣本中標出。
d. 汽蝕餘量 校核泵的裝置汽蝕餘量、必須汽蝕餘量是否匹配。當不能滿足時,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實現。
5.2)類比法、試驗法
當泵管路係統的阻力值不能準確計算時,可用類比法或試驗法確定所需泵的流量、揚程等性能參數。
6. 選定泵安裝型式
根據管路布置、安裝場地選擇臥式、直聯、立式和其它型式(直角式、變角式、轉角式、雙聯式、便拆式)。
7. 確定泵的台數和備用率
對正常運轉的泵,一般隻用一台,因為一台大泵與並聯工作的兩台小泵相當,(指揚程、流量相同),大泵效率高於小泵,故從節能角度講寧可選一台大泵,而不用兩台小泵,但遇有下列情況時,可考慮兩台泵並聯合作:
7.1) 流量很大,一台泵達不到此流量。
7.2) 對於需要50%備用率的泵,可按兩用一備,共三台配置。
7.3) 對某些大型泵,可選用70%流量要求的泵並聯操作,不用備用泵,在一台泵 檢修時,另一台泵仍然承擔生產上70%的輸送量。
7.4) 必須24小時連續運轉的泵,應運轉一台,備用一台 ,維修一台,共三台。 必要時,可由泵提供商協助選擇。